盼将废物变黄金,科学团队要把二氧化碳转换成燃料分子
碳捕集与封存(CCS)概念是希望可以收集化石燃料发电厂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并将他们储存在与世隔绝的地底,避免让数以千吨的污染物排至大气层。而加拿大与美国组成的科学团队则希望未来不仅能收集碳,还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料、生物燃料、药剂或再生燃料等分子,进化为碳捕集与转化(carbon capture and conversion)。
多伦多大学材料科学(MSE)博士生 Phil De Luna 表示,就像植物光合作用一样可利用阳光与水制造糖,团队也希望能用太阳能或其他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微小的建构单元(building block)分子,再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将这些小分子进一步变成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
团队分析一系列具有可用于商业的小分子,在能源需求上,氢气、甲烷和乙烷可用于生物燃料,乙烯和乙醇则可用在各式消费产品,而二氧化碳衍生物甲酸更能用于制药、农工业或是燃料电池。
虽然目前碳捕集技术才刚起步,但不少新创产业正摩拳擦掌订定商业策略,研究员估计,未来十几年内碳捕集与转化将能迎来重大进展。
研究拟定长达 5 到 70 年的时间线,并假设 3D 打印、太阳能与电动车未来仍蓬勃发展,且二氧化碳转化是全球热门话题。
(Source:Joule)
团队同时预估 6 个潜力二氧化碳转化技术,这些技术有些即将商业化或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有些则尚未被科学证明。研究指出,电催化(electrocatalysis)在 5 到 10 年内会是个有潜力的转化途径,可利用电化学与不同的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成微小分子。而 50 年之后,可利用分子机器(molecular machine)或纳米技术进行转换。
研究成员 Oleksandr Bushuyev 表示,这项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团队皆期待未来的转换规模与商业性。假如不停朝此方向迈进,有朝一日可打造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与转化集一身的电厂。
不过这项技术也获得些许反对声浪,不少人认为该技术经济上难以达成,尤其是该技术需要大量电力。而团队认为,随着再生能源蓬勃发展,这一疑虑将会逐渐消散,且很少有电厂只会排放二氧化碳,通常还会参杂其他污染物,因此转化技术具有发展必要性。
De Luna 指出,该研究动机是希望可以找出碳转化的经济性与是否值得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投资,盼能为未来几十年的技术提供意见。目前该研究已发布在期刊《Joule》。
相关阅读
- 从年增长率26.7%到0.7%: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
- IHS Markit:40%的储能项目和太阳能光伏项目
- 2018欧洲可再生能源资产融资市场展望
- 南方五省区清洁能源实现全额消纳
- 2017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增量首次超越煤电
- IRENA: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必须占能源总量的2
- 重庆清洁能源售电量占比过半
- 如何促进新能源发电全额收购?看看江苏电力怎
- 一季度宁夏新能源外送电量大幅增长
- 风电发电增93.56%光伏发电增51.70% 淄博一
- 专家: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需重大制度创新
- 新疆风电、光伏发电量“双增”
- 国家电网公司一季度新能源消纳成绩单亮眼
- 黑龙江开展清洁能源电力交易试点
- 杭州市2017年度可再生能源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 2018年第1季度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风电同比增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八成,电力外送多个省
- 一季度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同比降10%至611亿美
- 剑指“弃风弃光弃水”
- 204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有望占全球三成以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