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

江财九银研究院院长肖小和:建立央企票据平台有六大要义 七大对策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柯

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101家央企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包括票据承兑等表外融资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央企从银行获得授信额度合计32万亿元,表内外融资余额11.3万亿元,用信比例约占三分之一;其中贷款余额为6.3万亿元,银行持有企业债券达1.3万亿元,表外业务余额为3.7万亿元。

江财九银研究院院长肖小和表示,上海票据交易所因领域不涵盖票据贴现,需一个第三方平台去管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而由数家央企成立的央企票据平台则可充当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票交所的延伸和补充。发展央企票据平台有解决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等六大意义,此外,如何规范发展票据前端市场是摆在票据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发展央企票据平台的六大意义

在肖小和看来,发展央企票据平台的意义有六大方面。

首先, 解决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平台的建立可缓解因企业间赊销而产生的债务问题,企业可通过平台开立电子商业汇票,缓解央企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因银行信贷规模等因素出现的融资难题,并重塑企业之间交易通道,为商业信用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企业可通过平台进行商业汇票的背书及转让,解决供应链企业间的货款兑付与资金流转问题,保障央企行业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避免因企业间的赊销而产生连锁债务或三角债问题,推进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行。

第二,解决中部分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一,央企票据平台的发展,将推动票据无纸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结算与融资的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其二,此平台将改变行业供应链内企业的交易与融资习惯,从赊销或贷款融资转变为票据背书转让及票据贴现,极大地加快了中小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有利于推动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进程,由于票据融资成本总体上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可全面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其三,央企票据平台内的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央企集团内部企业、二是央企行业内各类型企业、三是央企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相关企业之间由于存在供销关系或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对经营情况、行业趋势、融资需求较商业银行更为熟悉、更为了解,通过央企票据平台可以较好地在内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四,央企行业内部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遍及全国各地,央企票据平台可以有效突破地域的限制,全方位、全地域地深入推进票据结算与融资服务,加快商业汇票在全国范围的流转,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快速发展。

第三,推动央企提高资金效率。从供应链层面看,央企票据平台提供了融资便利,降低了融资成本,打通阻碍供应链顺畅运行的资金问题。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和巩固央企在国内以至全球的行业领先地位;从资金运作层面看,央企所属的财务公司是央企票据平台的核心部分,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对接平台内企业的承兑与贴现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联通票据的一二级市场,盘活平台内的票据资产;从行业层面看,央企票据平台包括其行业内其他类型的企业,通过央企票据平台可以聚拢行业内部资源,将进一步推进行业内部分工,一方面提升央企的行业龙头作用,另一方面促使行业内其他类型企业作为央企产业链的补充,进而推进全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培育商业信用。央企可以通过平台开立商业承兑汇票,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上游供应商可通过平台背书转让至其他企业或转交央企财务公司贴现,实现央企商业承兑汇票的闭环运行。

第五,降低票据市场业务风险。建立央企票据平台可降低企业用票风险、防范信用和市场风险、控制票据真实性风险及操作风险、控制票据中介的介入、防范道德风险。

第六,活跃票据市场。央企票据平台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票据行为,压缩票据中介的非正常生存土壤,信息透明化的票据贴现市场,引导企业合理地调整融资行为,加大商业汇票在企业间的使用频率,活跃票据贴现市场。

规范发展票据前端市场

对于如何推动央企票据平台发展,肖小和提出七大建议。

首先,进行总体设计。央企票据平台的成员范围可包括央企、央企财务公司、央企下属子公司、央企行业内其他类型企业、央企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范围可包括银票承兑、商票开立、企业间票据背书转让、商业汇票贴现、商业汇票质押、商业汇票保证、商业汇票评级、票据二级市场、票据提示付款及追索、票据鉴证及咨询、票据信息产品。

第二,重点推进领域。一是重点对接企业,二是重点对接财务公司,三是商业承兑汇票的互联互通。

第三,平台建设要求。央企票据平台应主要包括:建立央企行业票据处理系统、实现与央企财务公司内部系统对接、实现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对接。

第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票据融资。通过央企票据平台可以最大范围聚拢行业内的企业,通过集约化的票据融资推进行业共同发展;供应链票据融资是指银行与企业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便利的票据融资服务;央企票据平台应将产业链及供应链票据融资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手段,依托每个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同特性定制不同的票据融资服务产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式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优化发展路径。一是电票优先路径,二是银票优先路径。

第六,与票交所接轨。央企票据平台可以与上海票据交易所无缝衔接,上海票据交易所主要关注后端银行间票据市场,央企票据平台主要关注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银企之间的票据前端市场,二者相结合可以完整覆盖整个票据市场,央企票据平台通过财务公司参与上海票据交易所后端票据市场交易,可实现两个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

第七,寻求监管及银行等部门支持。建立央企票据平台需要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央行以及银监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心与重视,为建设央企票据平台提供政策及资源上的支持。同时,银行对央企的相关授信支持值得加强。银行发展票据产品链融资业务实现转型与央企发展票据业务要实现有机结合。

肖小和表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是中国票据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如何规范发展票据前端市场是摆在票据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设立央企票据平台在较大程度上可实现此目的,可为中国票据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活跃和繁荣中国票据市场、货币市场提供有益支撑。(刘筱攸 徐汶汐)

中国前沿新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前沿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