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债转股倒逼僵尸企业加速出清 为国企轻装上阵腾挪空间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今年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为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东方金城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
《证券日报》:请问当前深化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对于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哪里?对于深化国企改革有哪些帮助?
李茜: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已成为去杠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化债转股有望在深化国有企业方面发挥如下重要作用:第一,市场化债转股是国有企业降低杠杆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减轻财务负担,为其轻装上阵增强活力腾挪了空间;第二,市场化债转股倒逼僵尸企业加速出清,有利于去除国有企业领域的坏杠杆;第三,市场化债转股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可为国有企业引入多种类型专业性股东,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在公司治理层面强化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和经营业绩的约束。
《证券日报》: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市场化债转股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将出台国企负债约束机制,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此次部署有哪些亮点?
李茜:此次部署有以下亮点:第一,在资金来源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拓宽社会资金转变为股权投资的渠道,出台以市场化债转股为目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措施;第二,在资金退出方面,提出将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转股资产交易二级市场,有利于完善债转股交易的退出渠道,从而增强标的债权的流动性;第三,在实施机构方面,提出加强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力量,有效扩大了标的债权的买方需求,且各类参与的金融机构在投资策略、项目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产生互补效应,有利于提高债转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证券日报》:此轮市场化债转股在加速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请问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茜:市场化债转股“签约多、落地难”的困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突破:第一,进一步为市场化债转股优化政策环境,稳定交易各方的政策预期。进一步理清债转股交易过程中定价机制、风险承担机制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第二,通过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债转股交易的资金来源,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的类型;第三,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债转股交易成本;第四,加强债转股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和信用记录管理,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信用风险评估,提高参与机构对债转股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第五,债转股实施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增强资本实力,同时充分利用债转股专项债这一债券融资渠道。
相关阅读
- 3月末外储规模31428亿美元 市场继续供求平
- 2018钢铁煤炭行情继续 买卖双方“共谋”
- 久泰能源内蒙古公司启动IPO上市
- 地方债置换洪峰已过新增量待启动 一季度发
- 中财委首次会议强调:地方政府和国企要尽快降
- 充电桩招标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3亿元大单抢筹
- 中国海油:2017年实现收入5505亿上缴利税费95
- 浅层地热能开发将迎巨大发展机遇
- 中国宝武集团转让杭钢股份20%股权
- 矿业巨头对中国铁矿石期货国际化持观望态度
- 外汇局:2017年末我国负债率为14% 外债风险总
- 中海油2017年净利增长37.3倍 渤海油田勘探
- 国有五大行去年日赚26亿 不良率6年来首次集
- 外汇局:2017年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9977亿
- 中石化油服2017年巨亏105.8亿元 负债率高达
- 山东钢铁停牌拟收购钢铁资产
- 中国金融市场再迎里程碑 原油期货上市释四
- 中石化去年净利增一成 上游板块仍未走出亏
- 中国原油期货首日交易开门红
- 原油期货今日正式交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