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十二连涨增至3.16万亿美元 专家:汇率估值是主因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为连续12个月实现正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外储增加215亿美元,连续第12个月上升,汇率估值和资本流入是主因。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3.4%,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汇率均显著升值,粗略估计,汇率估值因素带来外储增加约300亿美元。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可能带来一定数量的资本净流入,也有利于外储增长。但1月份美欧等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均显著上涨,债券估值对外储有一定的负面贡献。
“估值效应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美元指数大幅贬值,由去年12月末的92.2574贬至89.1201,贬值幅度达到3.40%;欧元对美元汇率由去年12月末的1.2001升至1.2414,升值幅度达到3.44%;美元对日元汇率由12月末的112.69贬至109.18,贬值幅度达到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另外,1月份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有所损失。
“综合来看,汇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收益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温彬表示。
刘健表示,短期内,预计外储有望维持增长态势。2月份以来,美元指数继续弱势震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步升值,资本可能继续出现净流入,有助于外储回升。不过美元贬值压力集中释放后跌幅可能放缓,汇率估值的正向贡献可能减弱。发达国家利率上升对债券估值的负面影响仍可能存在。未来外储回升的主要原因,或将由汇率估值因素转向资本流入因素。
相关阅读
- 3月末外储规模31428亿美元 市场继续供求平
- 2018钢铁煤炭行情继续 买卖双方“共谋”
- 久泰能源内蒙古公司启动IPO上市
- 地方债置换洪峰已过新增量待启动 一季度发
- 中财委首次会议强调:地方政府和国企要尽快降
- 充电桩招标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3亿元大单抢筹
- 中国海油:2017年实现收入5505亿上缴利税费95
- 浅层地热能开发将迎巨大发展机遇
- 中国宝武集团转让杭钢股份20%股权
- 矿业巨头对中国铁矿石期货国际化持观望态度
- 外汇局:2017年末我国负债率为14% 外债风险总
- 中海油2017年净利增长37.3倍 渤海油田勘探
- 国有五大行去年日赚26亿 不良率6年来首次集
- 外汇局:2017年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9977亿
- 中石化油服2017年巨亏105.8亿元 负债率高达
- 山东钢铁停牌拟收购钢铁资产
- 中国金融市场再迎里程碑 原油期货上市释四
- 中石化去年净利增一成 上游板块仍未走出亏
- 中国原油期货首日交易开门红
- 原油期货今日正式交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