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

宝宝形体消瘦警惕疳积 中医推拿调理疗效佳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阿宝
    提起小儿疳积,或许很多家长都一头雾水。所谓的疳积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相类似。那么,小儿疳积有哪些症状与种类呢?中医推拿手法对疳积有什么帮助呢?

推拿

    小儿疳积分两种证型 推拿手法有不同

    一般而言,小儿疳积有积滞伤脾证和气血两亏证两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推拿治疗的位置和手法略有不同。

    证型一:积滞伤脾

    积滞伤脾的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运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外八卦,揉中脘,分推阴阳,揉天枢,揉足三里。以下选取手部的运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外八卦三种手法为例,详解具体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运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运法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

    2、推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若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3、运内外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为内八卦。手背上相对应的为外八卦。

    操作:用运法。

    小儿疳积的证型二:气血两亏证

    气血两亏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或(白光)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睡卧不宁,蹄声低弱,四肢不温,腹凹便溏,发育障碍。舌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脉沉细无力。

    常用的推拿治疗手法有: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揉脾俞,揉胃俞,捏脊。

中国前沿新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前沿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