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药名】西红花,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引入栽培种。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西红花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厘米,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条形,灰绿色,长15~20 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长4~5厘米;雄蕊直立,长2.5厘米,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长约4厘米,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
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英文名】Crocus Sativus。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自球茎生叶片9~15片。无柄,叶片线形,长15~20厘米,宽2~24毫米,叶缘反卷,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毛。基部由4~5片鞘状鳞片包围。花顶生,直径2.5~4厘米:花被不分化,6片,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长4~6厘米;雄蕊3,花药大,黄色,基部箭形;雌蕊3,子房下位,心皮3合生成3室,花柱细长,黄色,顶端3深裂,伸出花被外,下垂,紫红色,柱头顶端略膨大面漏斗状,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一侧具一裂隙。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长约3厘米,直径约1.5厘米。种子多数,球形。
【产地分布】原产希腊和中东。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成功。
【采收加工】 10~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刚出时采花,然后摘取柱头,随即晒干,或于55~60℃烘干。
【药材性状】弯曲的细丝状,暗红色,顶端较宽,向下渐细似喇叭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顶端边缘显不整齐齿状,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并散出色素,水染成黄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用治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
【主要成分】主要含胡萝卜素和苦味素,系其药理活性物质。还含挥发油成分。胡萝卜色素为西红花的主要色素,含量约2%,主要系西红花苷元与各种糖所组成的各种糖苷。苦味素主要为西红花苦素。药理试验证明,本品有兴奋子宫、活血与止血、抗肾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自由基氧化、促进视网膜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以上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