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新时代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与投资新趋势
2018年4月26日,中国企业投资协会、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能源网主办的“2018(第十四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论坛将围绕“未来能源系统与清洁能源投资”为主题展开讨论,政府机构、智库团体、优秀能源企业将汇聚一堂,共话新时代背景下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及投资影响新趋势。
当前,全球能源需求与供给旺盛,但未来全球能源走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对上游勘探和开采投资不足的担心,因为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投资不足会导致能源供应链不稳定,甚至出现原油供不应求的状况。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近日表示,2014年至2016年间,全球能源投资持续下降,每年下降比例约为25%。尽管从2016年起投资呈现回升,但仍未达到2014年以前的水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尔金多也对今年上游领域投资状况表示不乐观,认为全球能源业应对这一尚未显现的风险提高警惕。他说:“陆地和海上一些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投资缩水幅度尤为明显,这个危险信号或为引发未来局势动荡埋下伏笔,而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目标相悖。”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则成为能源领域的共识。目前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量的占比超过80%,未来该数字将不断下降,但速度仍不清晰。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3月7日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6亿吨标准煤,煤炭产量37亿吨,原油产量1.9亿吨,天然气产量160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亿千瓦、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
2018年,中国将继续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如何研判能源投资趋势,是中国也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我国的能源体系正处于大变革阶段,我们必须探索新模式尽快实现能源转型。可以预期,中国能源行业必然会朝着多种能源有机整合、集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方向发展。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投资趋势也必将趋于这种形势,乘势而为。
今年年初在京举办的“未来能源大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能源领域正努力促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将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正在兴起。
未来,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要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未来,将开启一个全民参与的能源消费新时代,精细化和多业态的趋势,清洁能源发展酝酿着投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必将成为引燃新常态下能源革命。能源行业面对未来的变革,需要从思维、技术到策略推动创新。
为此,源自“未来能源”系列活动,“2018(第十四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作为中国能源投资领域历史最悠久的会议品牌,将呈现一场内容丰富、活动精彩、讨论深入的跨能源和投资活动,借此促进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和实际业务的交流,是能源投资领域了解趋势、拓展人脉、项目对接的行业盛会。
2018,第十四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期待您的参与,我们4月26日不见不散!
相关阅读
- 王玉锁在绿公司年会透露明年8月6日将退休
- 特斯拉已处于破产边缘? 融资需求或达数十亿
- 努尔·白克力纵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 六部委打响发令枪 1.8亿吨钢煤去产能将提速
- 中海油一季度油气收入上涨1成 将瞄准海南岛
- 美专家点赞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
- 油煤气核会如何?业内大咖如是说
- 江苏新能闯关IPO成功 但大客户依赖症等问题
- 国际能源署IEA:去年全球能源需求碳排放双增
- 世界能源展望的四个关键问题以及对中国的启
- 德国薄膜光伏组件商Calyxo GmbH申请破产
- 陕西到2020年能源消费控制在1.39亿吨标准煤
- 戴思攀:中国能源强度未来25年会大大下降
- 电规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7》
- BP首席经济学家:为什么说中国是能源市场竞争
- 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低速增长
- “一带一路”市场年收入保持30亿元
- 资源税征收管理 规程7月1日起施行
- 能源成为区块链最大实务应用,年投资额达 3.2
- BP:全球煤炭消费趋于平稳中国煤炭消费已经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