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什么?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我们常见的是西药治疗,但西药治疗会让患者对药物过于依赖,还会产生抗药性。因此许多患者更愿意选择中医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呢?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抑郁症之化气滞血淤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中医治疗抑郁症之去肝郁脾虚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中医治疗抑郁症之养脾肾阳虚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中医治疗抑郁症之治心脾两虚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中医治疗常用药方:
【方名一】 逍遥散
【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方名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 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 牡蛎4.5克(熬), 大枣(擘)6枚。
【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功用】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方名三】 甘麦大枣汤
【组成】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用法】 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
【功用】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抑郁症的治疗过程较为缓慢,患者家属应当放宽心态,耐心陪伴抑郁患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