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 个别人身险公司现金流承压
⊙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近期各人身险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以及现金流等备受市场关注的数据一一浮出水面。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三季度,部分人身险公司短期甚至中期仍然存在流动性压力。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各家人身险公司“各显神通”。除了增资、发债外,部分险企已明确,要采取与自身负债并不匹配的优质资产转让变现、大力发展期缴业务增加负债久期、优化资产配置等手段。事实上,在“偿二代”下,增资已非解决现金流问题的最佳配方,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才是求解的关键。
个别险企业务现金流告负
面对满期给付和退保高峰期,前期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大的人身险公司面临规模下滑带来的巨大给付压力,短期内现金流承压问题逐渐暴露。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保险公司的净现金流一般由三个细分指标构成:业务现金流、资产现金流、筹资现金流。
有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解释,如果险企业务现金流告负,说明主营业务已显疲态,保费收入减少或退保支出增加,业务结构同时面临调整的压力;资产现金流告负,说明险企在该阶段或有大额投资行为;而筹资现金流为负,则代表着时点性的融资能力降低。
上证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76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个别险企三季度存在现金流净流出的情况。不过,净现金流为负并非就会面临偿债危机。资产现金流告负可能只是险企在此时点卖出资产。如太平养老三季度末实际净现金流为-1.7 亿元,该公司解释实际净现金流出现负值主要由于三季度发生一笔不动产投资的资金支付流出约1.6亿元。
不过,出现业务现金流出则需注意主营业务。如华汇人寿三季度业务现金流为-0.83亿元。对此,华汇人寿解释,主要原因是从2017年4月1日起部分产品停售导致新业务规模减少所致。
倒逼险企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如何解决现金流压力?对此,有保险公司负责人支招,除了股东增资、发债外,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瘦身”来化解险企的现金流风险。
富德生命人寿表示,为维持公司现金流,控制流动性风险,公司将持续对资产进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在现金流存在严重缺口等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退出非战略性的持有项目,以满足公司现金流需求,确保公司的流动性。
在保险业人士看来,由于在“偿二代”下,增资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改善作用,已经没有像“偿一代”时那么明显,优化资产配置、调整保费结构对险企长期现金流压力的缓解作用可能会更大。
君康人寿表示,目前该公司正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幅降低短期万能险产品销售,主推中长期传统险产品,并着力发展期缴业务,不断增加负债久期。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即将建立的偿付能力数据非现场核查机制和现场检查机制也将倒逼险企主动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保监会表态,将每季度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险企进行检查。此外,为了掌握人身险市场运营状况,保监会也于近日向各人身险公司发出书面调研,其中,就包括业务现金流基本状况。
相关阅读
- 养生养老也可全国共享?恒大养生谷会员服务填
- 太平联手保利设投资管理公司 瞄准大健康市
- 监管将通过资本调控鼓励保险扶贫 业界提出
- 友邦中国发布“新五年计划” 创新科技列为
- 银保渠道销售难度加大一家分行犹豫期内退保
- 多家险企偿付能力告急 监管锚定公司治理
- 瑞再联合北大发报告:社会对保险扶贫作用的认
- 胡晓义评税延养老险政策亮点:打破保险、基金
- 国内首个由消费者决定的保险赔偿案诞生
- 阳光产险推出车险手机自助理赔
- 友邦保险发布新五年计划 押宝营销员渠道
- 完善银保机构公司治理须内外部同时加强约束
- 险资一季度布局揭秘:重仓29只标的成长股
- 安达保险:社交攻击在网络安全风险中占比上升
- BATJ保险牌照拼图:阿里最积极 控股3家险企
- 130家中小险企占市场份额不足一成 严监管下
- 二季度银保主打产品调查:“交3保5”产品“吃
- 险企设立预披露未更新 28家尚未获批筹或202
- 保险资管协会调研险企投资管理业务情况
- 银保监会“第一把火”聚焦中小公司治理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