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
1月25日,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2018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会上做了“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的主旨演讲。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中国能源革命:能源消费革命是由粗放低效走向集约高效,能源生产革命是由黑色、高碳转向绿色低碳,能源体制革命是它们的保障,能源技术革命是它们的支撑,智能化、电气化、低碳化、高效化是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
杜院士提到,我国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有三个支柱:第一是节能优先,提高能效;第二是要高效、洁净化利用煤炭和天然气,同时提高天然气的比重;第三,要高质量、高比例的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改善能源结构。对于一个有着先进工业体系的国家来说,提高能效是其追求的基本目标,所以节能是最洁净的能源,是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气候安全的要素,是一个社会公民素质和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体现,对我国这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意义尤其重要。
从数据上来看,单位GDP能耗仍偏高,中国能源体系的总体效率有待提升。现在中国的能源强度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比起高能效的国家,例如日本,我们的能效比日本高出4倍多,所以我们的能效提高还有很大潜力。就从世界平均水平来说,我们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如何提高中国能源体系的效率和如何节能,杜院士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要以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迎接新常态,从追求速度、贪多求大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新常态是改善能源结构的机遇;第二,要改进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提高中国能源体系效率的关键;第三,消费方式要大力节能提效,要大力抑制不合理需求,抑制攀比奢华、浪费之风,这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素质的深层次的问题。
杜院工最后讲到,节能、提效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也需要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秉承互利、创新、包容、共享的精神,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立足现实,务实推进节能、提效工作是我国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关乎人民的长远福祉和根本利益。放眼未来,争占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一工作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基础性意义。要把节能提效校置于中国能源战略之中,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关阅读
- 王玉锁在绿公司年会透露明年8月6日将退休
- 特斯拉已处于破产边缘? 融资需求或达数十亿
- 努尔·白克力纵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 六部委打响发令枪 1.8亿吨钢煤去产能将提速
- 中海油一季度油气收入上涨1成 将瞄准海南岛
- 美专家点赞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
- 油煤气核会如何?业内大咖如是说
- 江苏新能闯关IPO成功 但大客户依赖症等问题
- 国际能源署IEA:去年全球能源需求碳排放双增
- 世界能源展望的四个关键问题以及对中国的启
- 德国薄膜光伏组件商Calyxo GmbH申请破产
- 陕西到2020年能源消费控制在1.39亿吨标准煤
- 戴思攀:中国能源强度未来25年会大大下降
- 电规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7》
- BP首席经济学家:为什么说中国是能源市场竞争
- 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低速增长
- “一带一路”市场年收入保持30亿元
- 资源税征收管理 规程7月1日起施行
- 能源成为区块链最大实务应用,年投资额达 3.2
- BP:全球煤炭消费趋于平稳中国煤炭消费已经见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