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线

君盛投资董事长廖梓君:新三板存在二元结构 未来只在分层交易里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小

新三板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这牵动着市场参与方,也牵动着监管机构。

在9月8日由私享桥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深圳)新三板交易商大会上,廖梓君直指目前新三板陷入“二元结构”这种惨烈现状,而且这种现状在10年、20年之后可能仍将存在。

“80%~90%的挂牌公司是不具有投资价值、没有获得资本青睐的。目前上万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大概2000家左右是这种状态。这种二元结构会导致如果对新三板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的话,很多的投资人将在新三板上亏损累累,栽跟头。”她说。

廖梓君预计,新三板的投资门槛将在2018年或者2019年从500万元降至200万元,甚至降至100万元,这样将使得A股市场的散户化基因去掉。“所以,新三板的未来只有在分层交易里。新三板形成一个金字塔,投资者只关注15%的优秀企业,如果你的公司进不到那个阶层去,就意味着你的股票、基本上无人过问,而你为此要花费很多的信息披露、税务等成本。”

廖梓君表示,新三板公司另一个大的问题是“价格倒挂”,“盈利的公司,符合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市盈率动辄20~30倍”。她给新三板企业家提出的建议是,挂牌融资一定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能够本着公正、合理的价格,来融资,而不仅仅是我现在能够高估值圈钱,就尽快地圈,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至于新三板的出路在哪?廖梓君直言,顶层设计一定要设计好,要把新三板当成目的地而不是桥梁。

她进一步表示,如果将新三板视为桥梁,很容易走香港创业板的老路,成为一个被边缘化、估值很低、交易度不活跃的市场,好公司仅仅将它视为跳板。“一旦顶层设计定位好,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比如推出大众交易平台、允许机构投资人连续竞价等等,同时降低投资人门槛,尽快落实精选成分层交易,用政策引导代表新经济的企业源源不断地涌到新三板里面去。”

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有好的投资标的,才能让买方和卖方都进场,量变引发质变。

“假设到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已经达到15000家,新三板会出现什么情况?存量基本上不变,每年涌进来七八百家公司,同时每年退市七八百家公司,新三板开始分层,吸引了机构投资人进来,有了财富示范效应,更多的投资人会涌进来。我相信到那个时候,交易门槛放在100万,也能够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投资人交易集群涌到新三板,那个时候价量提升,交易量活跃,明星股璀璨的时间就会来到。” 廖梓君说。

中国前沿新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前沿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